百 濟

한성고-정약용

吾心竹--오심죽-- 2009. 10. 23. 18:34

 第六集地理集第三卷○疆域考
 疆域考其三
漢城考 286_280c


漢城者。百濟蓋婁王之所開荒也。今我京城之漢陽洞。卽其故址。
百濟史云。蓋婁王五年漢順帝七年春二月。築北漢山城。〇比流王二十四年東晉成帝二年秋。內臣佐平優福。據北漢城叛。王發兵討之。〇鏞案前此溫祚王十四年。築城於漢江西北。分漢城民。輿地勝覽。以此爲漢城之始。殆不然也。百濟史漢城之傍。有阿且城。輿地勝覽。漢江之上。有長漢城。286_280d 溫祚王所築。蓋此城也。詳見下。知者百濟史。凡有事舊城。曰修曰葺。惟新起之城。曰築某城。漢城若爲溫祚王之所築。則不當曰蓋婁王築之也。
金富軾地志云。漢陽郡。本高句麗北漢山郡。〇鄭麟趾地志云。南京留守。官楊州。本高句麗北漢山郡。一云南平壤城。百濟近肖古王取之。〇輿地勝覽云。漢城府本高句麗北漢山郡。百濟溫祚王取之築城。近肖古王自南漢山徙都焉。按三國史。百濟近肖古王。取高句麗南平壤。移都漢城。今以本紀考之。百濟始祖十四年。自慰禮城遷都漢城。築城漢江西北。分漢城民。三十八年。巡撫境內。北至浿河。則北漢山。自溫祚王時。已爲百濟地。近肖古王。自南漢山。移都耳。何謂近肖古王取之耶。高麗史。只據三國史而錄之。不詳究其本末。今辨而正之。〇鏞案金、鄭固誤。輿覽尤謬。猶云辨正不亦難乎。溫祚王十四年。句麗琉璃王。未離卒本。卽鴨水以南。未踐一步。安得當時已置北漢山郡。爲溫祚王所奪乎。此史家之笑話也。漢陽雖本四郡之地。其破天荒者。百濟也。至長壽王時。始爲句麗所焚。乃金富軾以來。每以漢陽壓作句麗之舊物。不亦謬乎。〇又按溫祚王十四年。所築漢江西北之城。乃百濟史。所謂阿且城。在今峨嵯山。非漢陽之古城286_281a 也。又晉武帝太康七年。百濟責稽王편001句麗侵寇。修阿且城。況溫祚王十三年。遷都漢南。今乃云十四年。遷都漢南。天下有如是白撰乎。輿覽。以稷山爲慰禮城。此云十四年移都者。謂自稷山移也。〇漢江云者。今平丘渼陰之水。通稱漢江。非今氷庫之水也。
至近肖古王二十六年。乃自漢南。徙都漢城。
百濟史云。近肖古王二十六年東晉簡文帝元年。冬。王與太子。帥精兵三萬。侵高句麗。攻平壤城。麗王力戰拒之。中流矢死。王引軍退。移都漢山。〇鏞案此云。移都者。自河南慰禮城。北遷于漢陽也。百濟始弱。避寇南渡。及其疆域旣廣。兵力旣強。反足以東侵新羅。北困句麗。於是乎渡漢水而據其北。以號令四國也。漢山者。漢陽古邑也。金云。今楊州舊墟。
金富軾地理志云。溫祚以漢鴻嘉三年癸卯。自卒本扶餘。至慰禮城。立都稱王。歷三百八十九年。至近肖古王。十三世。取高句麗南平壤。古記云。取句麗南平壤。移都漢城。歷一百五年。至文周王。二十二편002移都熊川。今公州。歷六十三年。至聖王。二十六世。移都所夫里。國號南扶餘。今扶餘。歷一百二十二年。義慈286_281b 王二十年。蘇定方討平之。〇鏞案記事之踈繆舛錯。未有甚於金富軾此志也。按百濟自溫祚王時。已得浿河大同河。之南。凡定疆界。撫飢荒。皆至浿河之南。卽今之遂安、谷山。尙不得爲高句麗之所有。況漢陽之城。是百濟根本之地。腹心之藏。乃謂之本句麗之南平壤可乎。平壤原有東南二城。東曰東黃城。南편003長安城。古記之云。南平壤謂平壤之南城也。當時偶陷其城。遂云取之。非眞據之爲京邑也。據史。百濟之近肖古王。與句麗之故國原王同時。故國原王十二年。晉成帝末年。自平壤移居丸都。至明年。復都난001黃。彼時句麗。以丸都爲北京。以平壤爲南京。又何提封遠及漢城哉。近肖古王二十六年。旣攻平壤。又移都漢山。此自是二事。金富軾合作一事。遂以漢陽爲句麗之南平壤。迷昧䮞駁。莫此甚也。百濟何嘗取漢山於句麗。句麗亦何嘗失平壤於百濟哉。此大夢也。〇又按百濟之都慰禮城。實不過十三年。而金云都慰禮城三百八十九年者。以溫祚十三年。立柵於漢南。今廣州宮村。移慰禮之民戶。故亦謂之河南286_281c 慰禮城。此所以古來傳記。遂不分漢南漢北。通謂之慰禮城。而金太師從而書之耳。
近肖古王。雖都漢城。其後或居漢南。或居漢北。未嘗一定而不動。
百濟史云。辰斯王八年。晉孝武太元十七年。句麗王談德。來攻北鄙。王聞談德能用兵。不得出拒。漢水北諸部落。多沒焉。自近肖古王二十六年。至辰斯王八年。爲二十二年。〇又云。阿莘王四年晉孝武末年秋八月。王伐高句麗。冬。王欲報浿水之役。親帥兵七千人。過漢水。次於靑木嶺下。疑松岳。會大雪廻軍。至漢山城。勞軍士。拒談德之難四年。〇鏞案此二文。知近肖古之後。未嘗不還都漢南也。此時王居漢南。故漢水之北。謂之北鄙。況阿莘王。若在漢北。則其伐句麗。豈可曰親帥兵過漢水乎。其在漢水之南審矣。金富軾謂移都漢城。歷一百五年者。不亦疏乎。
至蓋鹵王末年。句麗燒城殺王。而百濟南遷。漢城爲百濟之舊京。距靑木嶺回軍之歲。爲八十年。
286_281d百濟史云。蓋鹵王二十一年宋廢帝三年。秋九月。麗王巨璉。長壽王。帥兵三萬。來圍王都漢城。王閉城門。不能出戰。麗人分兵四道夾攻。又乘風縱火。焚燒城門。王領數十騎。出門西走。麗人追而害之。〇又云。高句麗對盧齊于。人姓名。再曾桀婁、本百濟國人。古尒萬年再曾、古尒。皆複姓。等。帥兵來攻北城。七日而拔之。移攻漢城。王出逃。麗將桀婁等。縛送於阿且城下。戕之。〇鏞案此云。漢城者。北漢城也。知者。南漢本無南北二城。又南漢之西。卽阻大江。無緣出門西走也。又阿且城在漢北。北城者。慰禮也。南城者。北漢山城也。詳見慰禮考。阿莘王時。明在南漢。不知何年更都北漢也。〇又按阿且城者。長漢城也。在峩嵯山上。此溫祚王十四年所築。已見前。輿地書以爲新羅古城謬矣。輿地勝覽云。漢城府有長漢城。在漢江上。新羅時置重鎭。後爲高句麗所據。羅人擧兵復之。作長漢城歌。以紀其功。
其後五十餘年。漢城及漢北州郡。猶爲百濟之物。
百濟史云。東城王四年齊高帝建元四年秋。靺鞨襲破漢山城。虜三百餘戶以歸。南遷熊津後八年。〇武寧王七年梁天監六年。冬。高句麗將高老。與靺鞨。謀攻漢286_282a 城。進屯橫岳下。王出師退之。三百戶虜歸。後二十五年。〇武寧王二十三年。梁武帝普通四年。王幸漢城。徵漢北州郡民。築雙峴城。橫岳退後十六年。鏞案靺鞨來侵。明是漢北。況武寧王明徵漢北州郡。使之築城。則洌水以北。猶是百濟之物。未嘗爲句麗有也。
武寧王旣卒後三十餘年。漢城之事。不見史冊。或者其間。句麗暫得漢城。旋復失之。
北史云。高句麗王都平壤城。其外復有國內城及漢城。其國中呼爲三京。〇鏞案句麗之得漢城。雖無正文。據金富軾地理志。今京畿之漢南漢北及忠淸道東北十餘邑。皆云本句麗之某邑。鄭志亦然。不應史志。悉屬虛妄。旣得四圍之州郡。只存中央之京邑。無是理也。大抵漢南北諸地。其在三國之末。便作弈碁之塲。朝得暮失。東攘西奪。而史冊所記。又多疎漏。今不可詳也。至於北史所記。或句麗之人。於其暫得之時。夸說於中國。遂有三京之名。而句麗實未嘗來都。亦不能久保。其文不足286_282b 信也。當以百濟史爲正。前此元魏太祖七年。句麗廣開土王。取百濟之漢北諸郡。其後八十三年。長壽王破北漢。而百濟徙都熊津。其間得失。有同弈碁。不可詳定。
至新羅眞興王之時。漢城爲新羅之所得。
新羅史云。眞興王十六年梁元帝末年。冬十月。王巡幸北漢山。拓定封疆。百濟威德王二年。〇十八年。置北漢山州。二十九年。廢北漢山州。〇鏞案句麗旣以漢城爲南京。宜分置精兵。以禦南鄰。不知新羅何緣得之也。眞興之時。兵力頗強。幷吞伽耶。侵奪百濟。其得漢城。必有大擧。而史文都闕。何以徵矣。〇又按前此眞興王十二年。新羅、百濟同侵句麗。乃百濟先破平壤。新羅則居漆夫等。但取竹嶺以外十郡。丹陽忠州等。此時漢城。若爲句麗所據。則百濟雖有兵力。將收復舊京之不暇。何得遠攻平壤。以此言之。句麗之得漢城。遂無其日。北史所記。何以處之。且此時百濟兵力復強。至於攻破平壤。則又何不守其舊京。不過數年之後。赫赫漢城。遂爲新羅物哉。此皆不可以理推也。
286_282c其後句麗屢圖侵奪。終不得志。漢城竟屬新羅。
新羅史云。眞平王二十五年隋文帝末年。秋。高句麗侵北漢山城。百濟武王四年。王親率兵一萬拒之。句麗史云。嬰陽王十四年。王遣將軍高勝。攻新羅北漢山城。羅王率兵過漢水城中。鼓噪相應。勝不克而還。二十六年。還置北漢山州。〇鏞案眞興末年。雖廢其州。不棄其城。故至是還以城爲州也。
新羅史云。太宗王八年。唐高宗龍朔元年。句麗將軍惱音信。與靺鞨將軍生偕。其姓名。合軍來攻述川城。今驪州。不克。移攻北漢山城。列砲車飛石所當。陴屋輒壞。城主冬陁川新羅臣禦之。使人擲鐵蒺藜於城外。人馬不能行。又爲樓櫓結絙網。懸牛馬皮綿衣。內設弩砲。以守城。忽有大星落於賊營。賊解圍而去。〇鏞案今人。或疑北漢山城。在高山之上。非也。砲車飛石。以壞陴屋。乃平地之所用。鐵蒺藜結絙網。非山城之所設。北漢山城者。謂北漢山之城。非北漢之山城也。〇又按前此太宗王二年。唐永徽六年。句麗、百濟。連兵侵新羅。取北境三十三城。唐書、羅史。兩載其說。此信文也。所謂三十三城。本以百濟之地。中爲句麗所得。竟爲新羅所286_282d 奪。故句麗、百濟。合力而攻之也。以此推之。三十三城。必漢水南北之地。所謂述川、王逢之等是也。王逢今幸州。
景德王之時。實名漢陽。高麗之初。改爲楊州。及至文宗。陞爲南京。
鄭麟趾地志云。景德王十四年。唐天寶末年。改爲漢陽郡。〇鏞案景德王以下。金志、鄭志及輿地勝覽。竝無差誤。今略之。
其南漢城。百濟之衰。亦爲句麗所得。但無正文。句麗旣亡。乃屬新羅。
金富軾云。高麗旣亡。新羅得其南界。置漢、朔、溟三州。〇鏞案漢州者。今廣州古邑。新羅文武王時。於漢州東峯之上。築日長城。亦稱晝長城。謂山勢據高。早見日出。晚見日入也。我朝修之。謂之南漢山城。遂徙廣州治於城內。仁祖丙子。避兵此城。厥明年。因宰臣金尙憲奏。命建溫祚祠於城中。其實溫祚舊都。在漢山之下。非此城也。文獻備考。以日長城。爲溫祚故都。謬矣。


[편-001]虜 :
[편-002]距 :
[편-003]日 :
[난-001] :

'百 濟'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

공주의 무령왕릉은 진짜인가 가짜인가?  (0) 2009.10.30
패수변-정약용  (0) 2009.10.23
위례고-정약용  (0) 2009.10.23
백제 제왕   (0) 2009.04.04
백제와 동아시아---대백제 자료관  (0) 2009.04.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