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句麗

백산보-정약용

吾心竹--오심죽-- 2009. 10. 23. 18:46

 第六集地理集第三卷○疆域考
 疆域考其三
白山譜 286_290a


白山者。東北諸山之祖也。
山海經云。大荒之中有山。名曰不咸。有肅愼氏之國。有蜚蛭四翼。有蟲。獸首虵身。名曰琴蟲。有人名曰大人。有大人之國。釐姓黍食。有大靑虵。黃頭食麈。有榆山。有鯀攻程州之山。〇後漢書云。東沃沮在高句驪蓋馬大山之東。東濱大海。北與挹婁接。魏志同。〇魏書勿吉傳云。國有徒太山。魏言太白。有虎豹羆狼。不害人。人不得上山溲汚。行逕山者皆以物盛去。〇北史勿吉傳云。國有徒太山。華言太白。俗甚敬畏之。餘與魏書同。〇唐書黑水靺鞨傳云。粟末部。居最南。抵太白山。亦曰徒太山。與286_290b 高麗接粟末之東曰。白山部。〇括地志云。靺鞨古肅愼也。其南有白山。鳥獸草木皆白。〇一統志云。長白山。在故會寧府南六十里。橫亘千里。高二百里。其顚有潭。周八十里。南流爲鴨綠江。北流爲混同江。東流爲阿也苦河。見女直山川。〇盛京志云。長白山。卽歌爾民商堅阿鄰山。歌爾民。長也。商堅。白也。其地在船廠東南千三百餘里。山巓不生他樹。草多白花。南麓蜿편001磅礴。分爲兩幹。其一西南指者。東界鴨綠江。西界通加。卽修家。麓盡處。兩江會焉。其一遶山西而北。亘數百里。見船廠山川。又云。金大定中。冊長白山神。爲興國靈應王。明昌中。冊爲開天弘聖帝。備袞冕。於山北建廟。末年廢。〇輿地勝覽云。白頭山。在會寧府西三百里。直甲山府北三百三十里。〇鏞案白山。凡有八名。曰不咸。曰蓋馬。曰徒太。曰白山。曰太白。曰長白。曰白頭。曰歌爾民商堅。古今方譯之殊也。自我茂山府西南行二百里。乃折而北。躋攀百餘里。始至其顚。近世滄海居士鄭瀾。震澤老人申光河。皆至其巓。得瞰大澤。
其山。本自蒙古界來。其始入烏喇之界。曰虎坤堆。
286_290c虎坤堆。在今烏喇西三百里。其北曰。勒克山。其西支爲黑兒蘇山。有黑兒蘇邊門。島喇與蒙古。相通之門也。
其山。又南爲吉林峯。
吉林峯。在烏喇西南三百七十里。卽自盛京。赴烏喇之大路也。吉林大嶺。爲肅愼扶餘之界。以東古靺鞨七部之地也。以西古扶餘、鮮卑、句麗之地也。今吉林東西。各有一站。二站相去五十里。自其西站。至盛京四百五十里也。
其山。又東南爲額黑峯。
額黑峯。在烏喇西南三百里。此峯東北諸谷之水。北走爲易屯河。北入于混同江。東折處。
其山。又東南爲庫魯訥窩集。方言巨山多樹林曰窩集。
庫魯訥。在烏喇南二百里。其北一支北走。爲佛爾唅山。卽船廠之鎭山也。又北一支北走。爲傳屯山。金完顏婁室之墓。在焉。其東北衆谷之水。286_290d 皆入于混同江。其西南衆谷之水。皆西北流。爲黑兒蘇河。又折爲南流。入于大遼河。
其山。又南爲歌爾民朱敦。方言歌爾民者。長也。朱敦者。嶺也。
歌爾民者。長嶺也。在烏喇南五百里。渤海之時。設長嶺府於此山之西。長嶺者。粟末靺鞨。西通扶餘之大路也。疑卽天門嶺。其西一支。西北走二百餘里。又西南走二百餘里。爲黃龍岡。卽北扶餘之鎭山也。今開原。又西一支。西南馳五百里。爲天柱山。卽今盛京之鎭山也。又自天柱山西南馳三百里。爲鐵石堡。卽大遼河小遼河。合襟之處也。與牛庄縣隔水相望。〇長嶺西南衆谷之水。西流三百餘里。至開原縣南。爲淸河西入于大遼水。
其山。又南爲納綠窩集。
納綠窩集。在興京東北三百里。其西一支。西南走三百里。爲開運山。淸肇祖、興祖、景祖、顯祖葬焉。〇合而名之曰永陵。與興京隔水相望。興京在山286_291a 東二十里。又自開運山。西北馳七十餘里。爲鐵背山。卽蘇子河納綠河合襟之處也。其城曰界蕃城。卽淸太祖肇基之地也。東人謂之者片城。〇其西南衆谷之水。總爲二河。南曰蘇子河。北曰納綠河。至界蕃城西合流。又西流爲渾河。又西南流二百餘里。東與太子河合。同入于大遼河。〇其東北衆谷之水。東北流爲輝發河。西受庫魯訥諸谷之水。同入于混同江。
其山。又東南走三百餘里。
納綠以南。皆泰山鉅岳。穹林大谷。人跡之所不到。通稱長白山。其西一支。西馳三百餘里。爲湖淪嶺。又西馳百餘里。爲興京。又一支西南馳二百餘里。爲分水嶺。此所謂西蓋馬也。分水嶺。與蓋馬大山東西駢立。故漢書謂之西蓋馬。西南馳五百餘里。爲遼東之摩天嶺。又西北走二百餘里。爲遼陽州。未至遼陽。南出一條。西南走五百餘里。爲金州旅順口。遇海而止。〇摩天嶺之南一支。南馳二百餘里。東迆爲鳳凰城。又南馳二百餘里。至窟窿山。遇海而止。卽我龍灣之西界也。金州鳳城之間。有杓子河等三四水。皆南流。〇西蓋馬大支。旣走286_291b 爲遼東諸山。其南小支。西南馳五百餘里。至我龍灣之西益州古城。遇水而止。卽鴨綠靉河合襟之處也。〇西蓋馬以西諸谷之水。西北流數百里。過遼陽州北。爲太子河。西流百餘里。西與渾河合。爲小遼水。又西蓋馬西南諸谷之水。合之爲靉河。西南流三百餘里。經鳳凰城。東又南流二百里。東與鴨淥水合。
其山。又東南走三百餘里。爲白山。上有大池。
白山。在烏喇南千三百里。其西南一支。爲紅石䃳子。爲歪頭䃳子。卽古句麗丸都城之鎭山也。總四百餘里。爲珠魯木克善峰。遇水而止。卽鴨淥、婆豬兩水。合襟之地也。兩䃳子以北。衆谷之水。皆入婆豬江。其以南之水。皆入鴨淥江。〇其北一支北走。爲訥秦窩集。不過二百餘里。遇水而止。訥秦左右。萬壑千峰之水。總於訥秦北合流。此乃混同江之諸源也。大池之水。東北注。東與溫泉水合流。北注爲混同江。此大源也。自此北流四百餘里。西受輝發河。又北注三百餘里。逕船廠東西。受莪河。又北流逕烏喇西。又北流二百餘里。東受賀淪河。又北流四百餘里。西南受易屯河。又北流百餘里。西北受諾尼江。乃折而東北流五百餘里。又東南流六편002餘里。南受虎兒哈河。又東北流六百餘里。入于黑龍江。又東北流三百餘里。南受烏蘇哩江。又東北流一千五百餘里。又東南286_291c 折入于海。出池入海。總六千餘里。
白山分南北二宗。其北宗爲靺鞨七部及大荒東界。其南宗爲我朝鮮八道。
凡在豆滿河、鴨淥江之南者。爲南宗諸山。其在豆滿河之北者。爲北宗也。
北宗。又分爲三大支。其走正北者。爲坎嶽。東北者。爲艮嶽。正東者。爲震嶽。
坎嶽艮嶽震嶽之名。前人不言。今權立之名。以便尋索。
坎嶽之脈。自白山北走四百餘里。爲勒福陳岡。又北走二百里。爲額敦山。又北走二百里。爲色齊窩集。
色齊窩集。在烏喇寧古塔之間。東西各二百五十里。可抵其城也。山脊以西之水。皆入於混同江。以東之水。南爲三河。北注于鏡泊。北爲四河。南注于鏡泊。又北流爲虎兒哈河。
坎嶽。又北走二百里。爲賀淪窩集。
286_291d賀淪之東一支。東走三百里。爲寧古塔。其西一支。西北走六百餘里。西出法忒哈邊門。遇水而止。卽混同江東折之處也。其在靺鞨七部。爲伯咄安車拂涅之故地也。
坎嶽。又東北走七百餘里。爲阿思漢窩集。遇水而止。
遇水者。混同江東南流。至此。南受虎兒哈河。卽兩水合襟之處。黑水靺鞨。此其巢窟也。山脊以南之水。皆入於虎兒河。以北之水。皆入於混同江。東流處。
艮嶽之脈。自勒福陳岡。東北走四百里。爲馬兒虎力窩集。
此窩集。在寧古塔南百餘里。其西一支。北走爲渤海上京。金人因之。其宮闕遺址。在焉。其東一支。東南走四百餘里。爲豆滿河北諸山。又東南走四百餘里。東遇河。南遇海而止。卽我西水羅相望之地也。其河名曰遂分河。
艮嶽。又東走百餘里。爲忒林窩集。又東北走一千四百餘里。遇水而止。
遇水者。黑龍江南受烏蘇哩江。兩水合襟之處也。其山脊以西之水。皆286_292a 入於虎兒哈河。混同江以東之水。皆入於烏蘇哩江。
震嶽之脈。自忒林窩集。東南走三百餘里。至興開湖北繞湖而南。
興開湖者。大陂也。自我慶興府東北。距湖不過四百里。其周千里。猶昆侖之有星宿海也。湖水東北注爲松阿叉河。北入于烏蘇哩江。〇湖北一支。東走四百餘里。遇水而止。卽模稜河、烏蘇江合流處也。
震嶽。又東南走五百餘里。爲唏喀塔山。其南曰壺蘭峯。直臨滄海之上。
壺蘭峯。自我西水羅海上。東望七百里之地也。山脊以西之水。皆入於遂分河。以東之水。皆入於范圖河。
震嶽。又東走三百餘里。乃折而北。直北走八百里。爲泥滿窩集。又北走一千六百里。至黑龍江南。
烏蘇哩江以東。皆震嶽之脈也。大瀛以西黑水以南。東西二千里。南北三千里。荒遠未顯。不可詳述。
南宗。自長白山。南馳三百里爲雪嶺。
286_292b大池之東。有溫泉水。其上。有穆克登定界之碑。自碑而南。爲虛項嶺。緩項嶺。以至雪嶺也。在甲山東百三十里。雪嶺之東一支。東北馳五百餘里。至西水羅。遇海而止。六鎭諸山。皆受此脈。古所謂北沃沮也。
南宗。又西南馳三百里。爲太白山。北靑西北百餘里。又西南二百餘里。爲黃草嶺。咸興西北百餘里。
黃草嶺西一支。西馳爲薛罕嶺。漢史所謂單單大嶺也。自此嶺。分爲三支。第一支。北走爲廢四郡。爲江界府。第二支。西走至義州。爲淸北諸山。淸水古薩水。第三支。南馳爲妙香山。又南至于平壤。爲淸西浿北之諸山。鴨淥江有三源。其一出大池。其二卽太白山北衆谷之水也。北流逕甲山府西。又北流百餘里。北受大池水。西流爲鴨淥水。其三出黃草嶺西北。北流五百里。至葛坡堡。西入于鴨淥江。
南宗。又南馳爲五峯山。편003府西北百里。又西爲鐵瓮城。孟山縣東三十里。又東南爲串餘嶺。文川郡西八十里。又南爲分水嶺。淮陽府西五十里。
五峯山以下西支。西播爲浿東七邑。卽寧遠、成川、陽德、孟山、江東、三登、殷山。其水。皆入於286_292c 浿江。〇串餘嶺之脈。南馳爲高達山繞谷山。府南又西爲彦眞山。遂安北三十里。西南馳爲黃海道諸山。其一支自高達山。南馳爲華蓋山。爲瀦東三邑。卽新溪兔山金川。又南馳爲華莊山。又西爲松京。〇分水嶺之脈。南馳爲狼川之狼首山。又南爲白雲山。又南爲光陵。又西繞楊州之北。又南爲道峰。又南爲三角山。以作漢陽。
南宗。又東馳爲鐵嶺。爲楸池嶺。爲金剛山。爲雪岳。爲大關嶺。
北自太白。南至鐵嶺。其東支爲東沃沮諸山。又自楸池。南至大關。其東爲溟州道諸縣。今嶺東九邑。〇雪岳一支。南馳爲五臺山。西馳爲水晶山。其北條爲春川。南條爲原州。洌東諸山。皆此脈也。西爲龍門山。又西至龍津遇。水而止。
南宗。又南馳爲大白山편004。又西爲小白山。爲竹嶺。爲鳥嶺。又南馳爲俗離山。
太白山東一支。東南馳爲春陽之孤寂嶺。三陟界。又東南爲白巖山。又南爲八角山。靑松南。又南馳數百里。爲雲門山。彦陽北。乃北折爲金鼇山。爲吐含山。慶州在其北焉。潢東諸山。皆此脈也。〇俗離山西一支。西北走爲286_292d 上黨山。淸州東。又西北爲獐項嶺。竹山西。又西北爲光敎山。華城北。西南爲顯隆園。又西北爲修理山。又西北至于通津。遇海而止。洌南諸山。皆此脈也。〇獐項嶺南一支。西南爲聖居山。稷山南。又南爲車嶺。又西爲烏棲山。保寧東。又分爲二條。其一西北至泰安。其一西南至舒川、泗沘、河北、內浦諸山。皆此脈也。
南宗。又南馳爲秋風嶺。爲赤裳山。爲德裕山。爲靈鷲山。爲智異山。爲金鼇山。遇海而止。
靈鷲山北一支。西北爲馬耳山。長水西。爲珠崒山。龍潭西。爲大芚山。珍山西。又北爲雞龍山。至于公州。西爲扶餘。百濟之故都。泗南八邑之山。皆此脉也。沃川懷德連山石城等。편005之西一支。西北爲佛明山。高山北。又西爲金馬故京。今益山。西止于沃溝江南鴈北之山。皆此脈也。鴈川出高山東西。至沃溝南。入于海。〇馬耳山西一支。西馳爲全州。又南馳爲蘆嶺。長城北。又南馳爲錦城山。羅州北。西沿諸山。皆此脈也。扶安靈光至務安。〇蘆嶺之東一支。東馳爲秋月山。潭陽北。又南爲286_293a 無等山。光州東。又南爲馬峙山。寶城西。爲天冠山。長興南。遇海而止。潺西諸山。皆此脈也。潺水有二源。其一出馬耳山。其一出馬峙山。至求禮南合流。凡淳昌、玉果、谷城、同福之等。皆在潺西。未及馬峙。又一支西北走。又分爲二條。北者爲雲興山。南者爲月出山。爲大芚山。濚南諸山。皆此脈也。濚水出秋月山。逕羅州南爲濚山浦。綾州南平。至康津。皆在濚南。〇馬峙之東一支。東北走爲松廣山。順天之西北。又東爲白雲山。光陽北。遇水而止。卽潺水。潺南四邑之山。皆此脈也。卽光陽、順天、樂安、興陽。〇北自鳥嶺南至智異。其東支皆爲潢西諸山。聞慶、咸昌。至咸陽、晉州。智異之東一支。又東馳三百里。爲神魚山。爲金官鎭山。遇海而止。卽潢水入海處也。弁辰浦上八國。皆此山脈也。
惟是蓋馬之名。指證各殊。迄未論定。
隋煬帝伐句麗詔云。左十二軍。出蓋馬等道。會于鴨淥水西。通鑑注云。蓋馬屬玄菟郡。有蓋馬大山。〇輿覽云。漢書玄菟郡西。蓋馬縣。有馬訾水。則蓋馬山。疑在鴨淥江外西北之界。〇一統志云。蓋馬大山。在平壤城西。其東卽古東沃沮國地。輿覽云。句麗盛時。跨有遼河。此山在其境內。故一統志。以平壤爲句麗舊都。因而載之耳。〇高麗林彦九城記云。東至于海。南至于長、定二州。今咸興永286_293b 平。西北介于蓋馬山。輿覽云。九城今屬咸鏡。其西北係女眞地面。非平壤之境矣。〇鏞案隋詔取漢書地志。郡縣之名。任作夸耀之語。不足引據。已見樂浪考。又西蓋馬者。今長嶺之南。分水嶺也。夫惟有東蓋馬而後。方得有西蓋馬。先儒混而言之。不亦謬乎。今婆豬江。出於西蓋馬。亦爲馬訾水之一源。故漢書自註如彼。一統志。蓋據後漢書之誤註也。范曄謂東沃沮。在蓋馬之東。而註者以西蓋馬。爲蓋馬。故謂在平壤城西。然且以丸都爲平壤。非王險也。西蓋馬。正在丸都西北。林彦九城之記。明以白頭爲蓋馬。其綜核知此。而輿覽猶不開悟。
白山者。東方之昆侖也。虎坤堆。未必爲來脈。
大瀛之內山脈。無不相連。白山之脈。亦必與昆侖連也。雖然。其必以昆侖。戴之爲祖。而白山壓之爲孫。非正理也。大地全體。圇團圓。本無高下。開闢之初。水漱土削。堅者爲山。其受削者爲谷。未必有匠作大師。西起昆侖。東至白山。如蒙恬築城之爲也。然且水勢惟其所到之處。流於卑而已。上流未必高。下流未必卑。則先儒謂地不滿東南。亦未核之論286_293c 也。水勢旣然。山脈亦豈必以西爲祖乎。白山者。東方之昆侖、七寶、金剛。爲閬風縣。圃興、開湖。爲星宿海。儼一昆侖。以此言之。虎坤堆者。白山之北一支。白山不自虎坤堆來也。


[편-001]埏 :
[편-002]白 :
[편-003]與 :
[편-004]大白山 : 太白山
[편-005]華 :

 

 

<<< 출처-한국고전번역원 >>>

'高句麗'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

계루부-소노부-절노부-순노부-관노부  (0) 2010.01.29
국강상광개토경평안호태왕비   (0) 2009.10.30
환도고-정약용  (0) 2009.10.23
국내고-정약용  (0) 2009.10.23
졸본고-정약용  (0) 2009.10.23